首页 资讯 正文

来华八年,她看见了一个与西方媒体宣传的截然不同的中国

体育正文 168 0

来华八年,她看见了一个与西方媒体宣传的截然不同的中国

来华八年,她看见了一个与西方媒体宣传的截然不同的中国

河南日报社(rìbàoshè)全媒体记者 赵汉青 “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17年。那时候,我的家人其实并不(bù)太支持我来中国留学,因为他们长期受到西方媒体对华不实报道的影响(yǐngxiǎng),认为中国是一个既(jì)落后又危险的国家,但我最终还是来了。” 6月11日,在郑州大学外国语(wàiguóyǔ)与(yǔ)(yǔ)国际关系学院,记者再次见到了安娜(Ambra Thana)。与今年2月初次见面时的闲聊不同,这一次,她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留学经历,以及她眼中那个(nàgè)真实的中国。 安娜来自阿尔巴尼亚,自2020年(nián)起在郑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,师从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、中国外交话语(huàyǔ)(huàyǔ)研究院院长杨明星教授,专攻外交话语学。 图为安娜(ānnà)和导师杨明星。 起初,安娜的中国求学之路并不顺利,甚至遭到了来自家人和朋友(péngyǒu)的质疑与担忧。她告诉记者:“由于(yóuyú)家人和朋友长期(chángqī)受到西方媒体对华不实报道的影响,在他们(tāmen)眼里,中国是(shì)一个落后、危险的国家,不适合年轻人发展和生活。”尽管如此,安娜依然怀着探索和求知的热情,毅然选择了中国作为自己学业和人生的新起点。 图为安娜在(zài)郑州大学。 “刚开始我(wǒ)也有些担忧,但出于对中国的(de)浓厚兴趣,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。2017年,我来到中国,开始在山东大学攻读硕士学位。虽然其间也经历了许多文化碰撞和(hé)生活挑战,但我逐渐被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发展(péngbófāzhǎn)和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吸引。”安娜(ānnà)说,三年的硕士留学生活让她亲身感受到了中国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、开放包容的社会(shèhuì)氛围,以及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,“最重要的是安全”。 正因如此,在完成硕士(shuòshì)学业后,安娜坚定地选择留在中国继续深造。这(zhè)一次,她选择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——河南。 “就外交话语学研究而言,郑州大学无疑是中国最具权威的学府(xuéfǔ),这也是我(wǒ)选择来河南读博的主要原因。同时,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,更是感受中国文化根脉的最佳(zuìjiā)选择。”安娜说,在河南,她(tā)不仅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也亲眼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(xiàndàihuà)的生动实践。 图为安娜在宇(yǔ)通高环测试场参观。 今年2月(yuè),安娜走进郑州宇通集团,第一次近距离感受智能化、现代化的(de)新能源商用车生产线,由衷感叹:“中国的发展速度,远远超出我(wǒ)的想象。” 安娜告诉记者,其实真正打破家人偏见的还是亲身经历。去年夏天,安娜的母亲首次来到河南。虽不懂中文和英语,可她却被这里的人情味儿深深打动(dǎdòng)。没事儿时跳跳广场舞,去邻居家串个门、吃顿饭……安娜说:“妈妈回国后成了(le)‘行走的中国名片(míngpiàn)’,不断向亲友讲述这里的发展(fāzhǎn)变化,感叹‘中国真的和想象(xiǎngxiàng)中完全不一样’。” 图为安娜的父亲(右)和亲友团在(zài)二七广场合影留念。 今年5月,安娜的(de)(de)父亲也来了(le)。他被眼前的繁荣景象和人们的热情友善所打动,坦言过去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已完全改变。“我爸爸尤其喜欢河南的文化和美食,觉得这里远超预期。”安娜说,这些(zhèxiē)点滴经历让她和父母看见了一个更加真实、可亲的中国,也让她更加坚定了扎根于此、参与中国发展(fāzhǎn)的信念。 安娜的家族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。她的姑姑时常讲述1966年周恩来总理第三次访问阿尔巴尼亚时的故事。那时(nàshí),姑姑作为阿尔巴尼亚青少年代表,曾亲自向来访(láifǎng)的周恩来总理献花,这段珍贵的友谊成了家族永远难忘的记忆。如今,中阿两国在贸易、教育、文化(wénhuà)等领域的合作(hézuò)不断深化,继续书写着新(xīn)的友好篇章。 图为安娜的母亲在(zài)洛阳体验汉服。 “我听姑姑说,当时中国代表团车队从机场前往首都地拉那(dìlānà),途经我们所在(suǒzài)的城镇。作为学生欢迎团的代表,她向周恩来总理(zǒnglǐ)献花。两国友谊深厚(shēnhòu),沿途街道挤满了热情欢迎的人群。我的父母也为姑姑能够参与这一重要时刻感到无比(wúbǐ)骄傲。”安娜告诉记者,作为一名留学生,她深感自己肩负着推动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。 安娜说:“为了更好(hǎo)地推动阿中(āzhōng)文化交流,让更多(duō)外国人了解(liǎojiě)真实的中国(zhōngguó),我加入了学院‘豫见中国、语通世界:多语种、数智化讲好中国故事’研究生创新(chuàngxīn)团队。当前,我们正全力筹备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,借助人工智能赋能多语种翻译与传播,为讲好中国故事注入青春活力。我坚信,随着越来越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的加入,阿中友谊必将更加深厚,两国人民的心也会更加贴近。” 志合者,不以山海为远。安娜的故事,是新时代中(zhōng)阿文化交流的缩影,更是两(liǎng)国青年携手共创未来的生动见证。
来华八年,她看见了一个与西方媒体宣传的截然不同的中国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