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贺州市八步区: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上好学
广西贺州市八步区: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上好学
广西贺州市八步区: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上好学“我们所在的教学楼几年前还是一片民房。”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东鹿小学校(xuéxiào)长黄飞告诉记者,原来(yuánlái)学校面积仅8亩,只能容纳约400名学生。几年前,学校附近新建了莲塘、夏岛两个安置(ānzhì)小区,共有超过(chāoguò)1000名适龄儿童面临入学问题。
此后,东鹿小学在原址上新建,新学校(xuéxiào)面积将近30亩(mǔ),2020年9月竣工(jùngōng)后,最多可容纳1350名学生。“体量大大增加,入学机会自然也就多得多了。”黄飞说(shuō),目前学校900多名学生中,超过三分之一是莲塘、夏岛两个安置小区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,“上学(shàngxué)走路只需十几分钟,家长们很省心”。
八步区莲塘镇东鹿(zhèndōnglù)小学,学生们正在学习生字(shēngzì)的写法。新华社记者 张枫 摄 东鹿小学是八步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有学上的一个缩影。八步区地处广西东部(dōngbù)山区,“十三(shísān)五”初期,贫困发生率高达12.54%。为了让“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(rén)”地区的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穷,八步区陆续(lùxù)建成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,累计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2746户13392人。
“对于搬迁群众而言,子女教育是他们心头最大的牵挂。”八步区(bābùqū)教育局党组成员、区教育督导室主任苏裕书说,在规划建设安置小区时(shí),八步区政府充分考虑教育资源(jiàoyùzīyuán)配给,小区环境与配套学校同步规划、同步建设、同步使用(shǐyòng)。
据了解,近(jìn)5年来,6个安置小区周边的18所学校(幼儿园5所、小学5所、初中5所、高中3所)共接纳了1961名易地扶贫搬迁(bānqiān)群众子女(zǐnǚ)。
从(cóng)“有学上”到“上好学”,近年来,八步区狠抓(hěnzhuā)教师队伍建设,强化师资力量,通过公开招聘、特岗计划(jìhuà)、定向师范生培养等方式共计招聘安置小区(xiǎoqū)周边学校教师132人,选派安置小区周边学校教师参加“国培计划”共计144人次。
香花小学教师陈雪玲(chénxuělíng)(左一)在学生苏富榆(左二)家中家访。新华社记者 张枫 摄 陈雪玲是八步区(bābùqū)贺街镇香花小学一名(yīmíng)教龄27年的语文教师。谈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,她感慨良多:“物质贫困摆脱(bǎituō)后,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帮助孩子摆脱‘精神贫困’。”
陈雪玲有家访的习惯(xíguàn),她说,家校合作是保证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(zǐnǚ)上好学的关键一环。记者跟随陈雪玲来到一年级学生苏富榆的家中时,看见一家人正(zhèng)围坐在一起读课外书,桌子上摆放着(bǎifàngzhe)一本已经翻旧的字典。
“我文化程度不高,经常和陈老师请教孩子的教育问题。”苏富榆的妈妈见到陈雪玲来(lái)家访时,感觉特别亲切(qīnqiè),“陈老师教学经验丰富,在她的指导(zhǐdǎo)下,我经常和孩子一起背课文,给孩子做榜样。”
近年来,八步区共投入(tóurù)3120万元,为安置小区周边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(duōméitǐjiàoxué)设备、电脑室、实验室、教师办公计算机、教育(jiàoyù)城域网等设施。
在香花小学,不少学生最期待的就是每周(měizhōu)一次(yīcì)的信息科技课。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来到机房学习打字、画图、制作幻灯片等多种技能(jìnéng),下课铃声响起时常常感觉意犹未尽。
“在(zài)信息技术快速发展(fāzhǎn)的今天,易地扶贫搬迁(bānqiān)群众子女不能掉队。我希望能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他们体验到科技的魅力。”信息科技教师李灿说。(记者张枫)
“我们所在的教学楼几年前还是一片民房。”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东鹿小学校(xuéxiào)长黄飞告诉记者,原来(yuánlái)学校面积仅8亩,只能容纳约400名学生。几年前,学校附近新建了莲塘、夏岛两个安置(ānzhì)小区,共有超过(chāoguò)1000名适龄儿童面临入学问题。
此后,东鹿小学在原址上新建,新学校(xuéxiào)面积将近30亩(mǔ),2020年9月竣工(jùngōng)后,最多可容纳1350名学生。“体量大大增加,入学机会自然也就多得多了。”黄飞说(shuō),目前学校900多名学生中,超过三分之一是莲塘、夏岛两个安置小区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,“上学(shàngxué)走路只需十几分钟,家长们很省心”。
八步区莲塘镇东鹿(zhèndōnglù)小学,学生们正在学习生字(shēngzì)的写法。新华社记者 张枫 摄 东鹿小学是八步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有学上的一个缩影。八步区地处广西东部(dōngbù)山区,“十三(shísān)五”初期,贫困发生率高达12.54%。为了让“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(rén)”地区的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穷,八步区陆续(lùxù)建成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,累计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2746户13392人。
“对于搬迁群众而言,子女教育是他们心头最大的牵挂。”八步区(bābùqū)教育局党组成员、区教育督导室主任苏裕书说,在规划建设安置小区时(shí),八步区政府充分考虑教育资源(jiàoyùzīyuán)配给,小区环境与配套学校同步规划、同步建设、同步使用(shǐyòng)。
据了解,近(jìn)5年来,6个安置小区周边的18所学校(幼儿园5所、小学5所、初中5所、高中3所)共接纳了1961名易地扶贫搬迁(bānqiān)群众子女(zǐnǚ)。
从(cóng)“有学上”到“上好学”,近年来,八步区狠抓(hěnzhuā)教师队伍建设,强化师资力量,通过公开招聘、特岗计划(jìhuà)、定向师范生培养等方式共计招聘安置小区(xiǎoqū)周边学校教师132人,选派安置小区周边学校教师参加“国培计划”共计144人次。
香花小学教师陈雪玲(chénxuělíng)(左一)在学生苏富榆(左二)家中家访。新华社记者 张枫 摄 陈雪玲是八步区(bābùqū)贺街镇香花小学一名(yīmíng)教龄27年的语文教师。谈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,她感慨良多:“物质贫困摆脱(bǎituō)后,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帮助孩子摆脱‘精神贫困’。”
陈雪玲有家访的习惯(xíguàn),她说,家校合作是保证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(zǐnǚ)上好学的关键一环。记者跟随陈雪玲来到一年级学生苏富榆的家中时,看见一家人正(zhèng)围坐在一起读课外书,桌子上摆放着(bǎifàngzhe)一本已经翻旧的字典。
“我文化程度不高,经常和陈老师请教孩子的教育问题。”苏富榆的妈妈见到陈雪玲来(lái)家访时,感觉特别亲切(qīnqiè),“陈老师教学经验丰富,在她的指导(zhǐdǎo)下,我经常和孩子一起背课文,给孩子做榜样。”
近年来,八步区共投入(tóurù)3120万元,为安置小区周边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(duōméitǐjiàoxué)设备、电脑室、实验室、教师办公计算机、教育(jiàoyù)城域网等设施。
在香花小学,不少学生最期待的就是每周(měizhōu)一次(yīcì)的信息科技课。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来到机房学习打字、画图、制作幻灯片等多种技能(jìnéng),下课铃声响起时常常感觉意犹未尽。
“在(zài)信息技术快速发展(fāzhǎn)的今天,易地扶贫搬迁(bānqiān)群众子女不能掉队。我希望能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他们体验到科技的魅力。”信息科技教师李灿说。(记者张枫)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